“2011年,在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(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員企業)所產粗鋼中,有61.1%屬于普通質量鋼??傮w上看,中低檔產品占主流?!比涨埃谡劦轿覈摬牡馁|量情況時,中國金屬學會名譽理事長、中國工程院院士翁宇慶表示,“我們亟待在成本基本不增加的條件下大幅度提高鋼材品質,實現減量化發展?!?/P>
鋼材消費與GDP相關性減弱
精軋無縫管
在比較了我國鋼材表觀消費量與國內生產總值的變化之后,翁宇慶表示,我國鋼材的供需狀況已進入轉變期。
從1999年~2011年這十多年的變化過程中可以看出,鋼鐵行業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:在2002年之前,鋼材消費增長與GDP增長基本一致,且鋼材大體上供不應求;從2002年到金融危機爆發之前,隨著基本建設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增加,鋼材消費增長大于GDP增長;在金融危機之后,隨著“4萬億”投資,鋼材消費有所增長,但在“后4萬億”時代,鋼材消費增長與GDP增長的相關性明顯減弱。
也正是隨著鋼材表觀消費量與GDP相關程度的下降,鋼鐵行業逐漸進入全行業虧損邊緣。今年上半年,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的銷售利潤率只有0.13%,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96%。如果剔除投資收益等,行業的主營業務利潤已經是負值。
據翁宇慶介紹,為了厘清包括鋼鐵在內的許多結構材料領域產生虧損的主要原因,中國科學院、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對這一現象進行了調查。調查結論顯示,從宏觀層面來看,鋼鐵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遇到能源、資源、環境“瓶頸”效應:我國年產約7億噸鋼材(占全球約45%),消耗大宗原燃料,能耗高、污染嚴重、周期長,致使上游供應的能源、資源價格上升,生產運行維艱,呈無利運行狀態;從技術層面來看,由于質量標準普遍要求不高,前些年產能急劇擴張帶來了很多質量問題,市場上中低檔產品占主流。
“在經濟結構調整和工業化發展成熟期,市場需求銳減,我們亟待在成本基本不增加的條件下大幅度提高品質,阻止低質品搶占市場,以削減供應總量?!蔽逃顟c說。
普通質量鋼占比呈上升趨勢
為了了解高、中、低檔鋼材在市場上的分布情況,翁宇慶跟蹤了自2004年以來的各檔鋼材在市場上的份額?!案鶕屹|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的標準,我國有4億噸普通質量鋼,占到總量的近2/3。而從今年上半年的情況來看,普通質量鋼所占比例還呈上升趨勢,從2011年的61.1%上升到64.6%。同時,優質鋼的比例在減少,從2011年的29.8%降到27.0%;特殊質量鋼的比例也在減少,從2011年的9.0%降到8.4%。”
“值得注意的是,在國家質量標準的要求中,普通質量鋼只要求硫、磷的含量在0.03%以下,有一定的力學性能。對于擁有了LF、RH、VD精煉設備的鋼鐵企業來說,這些要求是比較寬松的?!蔽逃顟c表示。
而對于優質鋼,鋼中硫、磷的含量有嚴格限制(在0.02%以下),并對冶金質量(高倍、低倍檢查)有明確要求。特殊質量鋼的要求就更加嚴格,鋼中雜質及氣體含量比優鋼有更嚴的限制。而且,除了冶金質量、化學成分、力學性能都有要求以外,按照使用條件,對特殊質量鋼的應用和服役性能還有明確的較高要求,如對彈簧鋼有脫碳方面的限制,對耐候鋼有耐腐蝕性能的要求。
如果按合金含量進行分類,特殊質量鋼可以分為四類:特殊質量非合金鋼、低合金鋼、合金鋼、不銹鋼。2010年,我國生產了5610萬噸特殊質量鋼,只占總量的9.1%。其中,特殊質量非合金鋼,即特殊質量碳素鋼只有1647萬噸,僅占碳素鋼的3.99%;生產特殊質量低合金鋼509萬噸,僅占低合金鋼的2.65%。另外,特殊質量的合金鋼、不銹鋼分別有2463萬噸、991萬噸。
面對優質鋼和特殊質量鋼所占比例不到四成的局面,翁宇慶表示:“我們要努力發展高品質、低成本鋼,提高高品質鋼材的比例,走減量化道路,才是解決能源、資源、環境“瓶頸”的最重要手段?!?/P>